首页>>他山之石 >> 正文

湖口县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思考

作者:殷彦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14   来源:湖口县水产局

一、基本情况

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东经116°8’—116°25’,北伟29°30’—29°51’之间,濒江临湖。全县国土面积673.66平方公里,水域广阔,水质肥美,水产得天独厚,共有水域面积28.5万亩,其中天然(长江、鄱阳湖)捕捞水面16.5万亩,已开发利用可靠水面9.3万亩,有经济水产种类100余种,特种水产如鲥鱼、螃蟹、银鱼、鱽鲚等驰名中外,素有“江湖锁钥、水陆通津、国土小县、水产大县”之称。

二、水产业发展现状

湖口县水产业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业稳定、渔民增收这一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壮大产业龙头,提升产业品质,做大产业规模,主攻加工流通,努力推进水产产业化发展进程,全县渔业经济保持了健康稳步发展的好势头,水产品总量由2010年3.33万吨,至2015年达4.2万吨,增长20.7%,渔业总产值达71743万元,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值的38.02%。一是水产开发势头强劲。加大了沿湖低洼田、沿港汊的水淹田水产开发改造力度,“十二五”期间每年都以2000亩以上速度递增,千亩以上连片点13个,目前全县精养鱼池连片面积100亩以上基本达30多处,“6212”工程确定的2万亩水产开发目标已提前完成。二是特色养殖亮点纷呈。围绕农业产业化“6212”工程战略,做大做强特色水产,全县特种水产养殖水面增至39500亩。三是稳步推进项目建设。近五年来全县利用中央财政发展资金3775万元,带动社会投入参与标准化池塘改造资金6000余万元,共同改造标准池塘22500亩,良种扩繁改造项目1个。四是全面开展科技服务。大力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近万份,并实地解决渔民养殖技术疑难问题。全县平均养殖单产从2010年500斤提高至2015年700斤。五是全面提升质量安全。大力倡导渔业生产健康养殖,积极打造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品牌,积极创建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场,目前已有5个基地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场,8个产品获批“三品一标”。

三、水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湖口县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的基础上,不断壮大水产品加工、流通,目前全县有三家加工企业,都是由起初作坊式发展到工厂化生产,现已全部通过QS认证。“江西大家食品有限公司”自2009年搬迁扩建新厂房,改造新设备,研制新技术,拓展新市场,达到年加工量3000余吨,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东坡实业有限公司”为市级龙头企业,2013年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并与江西师大科技团队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延长水产品深加工链条,提升科技含量,提高企业效益。“九江鸿瑞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对小龙虾进行深加工实现自营出口创汇。全县水产品加工量由2010年的3600吨,至2015年达6600吨,增长45.4%,全县水产品加工率达15%以上,有效推动了水产业发展,与此同时,着力打造赣北农贸城水产品交易市场为主体的流通建设体系,水产经济合作组织逐年增加,全县水产养殖合作社由2010年的不到5家发展到60余家,不断壮大水产经纪人和流通队伍,实现水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维护了水产品流通市场的稳定。

四、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

湖口县水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目前从总体上看覆盖领域较小,融合深度不足,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性不强,还存在一些产业融合不紧密,一产优良品种不集中,二产品牌不突出,三产优势不明显等薄弱环节,还有待于在推进过程中着力解决。

(一)固基础,做优水产养殖业。

近几年来,我们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水产生产发展资金,改造标准化池塘20250亩,大力改善了县水产养殖基础设施条件,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和改造基地精养鱼池养殖面积,创建智慧渔业,建设水产养殖监控系统,完善大湖养殖防逃设施及基地道路硬化,周边绿化等基础设施,对入社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引导专业化生产基地,大面积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基地优质水产品生产综合能力,为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水产品,形成全县优质水产品规模化生产先行区,为县水产业做大做强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抓关键,做强水产加工企业。

水产品加工是产业融合的关键环节,上联水产品生产,下延水产品市场营销,既为渔业产品找到了出路,又为渔业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是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最佳方式和渠道,以二产带动一产推动三产。为此我们在现有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做强“江西大家食品有限公司”等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对现有的加工设备和仓储设施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加工质量,提升加工能力。主动与一产融合,建立订单生产基地,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进行二次分配,带动全县渔业生产规模化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展销售渠道,为销售企业提供优质商品来源。同时我们还必须筑巢引凤,充分发挥水产资源优势和交通地理优势,引进更有实力的企业和老板来投资水产品加工业,通过加工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促转型,做活水产流动服务业。

一是拓宽销售渠道。建立湖口水产行业现代化销售体系,健全物流配送网络,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电商销售平台,实行湖口水产品的“线上”营销。同时充分发挥原有销售网点的作用,通过传统销售方式与新兴技术手段相结合,不断拓宽湖口水产品的销售渠道。二是克服抓渔业就是抓养殖的传统观念。近年来,休闲渔业发展突飞猛进,它是传统渔业的延伸发展和演化,将渔业资源与人们的旅游休闲需求相融合,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也是促进产业融合的最佳载体,把渔业第三产业和一二产业融合,我们在现有“洪湖农庄”、昊源公司、“湖畔山庄”等休闲渔业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渔业休闲、垂钓、观赏、餐饮、会务、渡假、体验渔家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等多种增收功能,来满足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愉悦身心的需求,既解决了水产品销售难题,又增加了渔民收入,同时还保护了渔业资源,也是推进产业融合的一条重要途径。三是通过外引内联。在现有赣北农贸城水产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借助我县特有“三省通衢”江湖交汇的地理位置,建设一个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大型渔业物流中心。

(四)强优质,做响“鄱阳湖”水产品牌。

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湖口优质水产品“三品一标”创建工作,在已有“糟王”、“愚哥”、“吉阿婆”、“鞋山”多个产品商标基础上,着力打造“鄱阳湖”水产品品牌,特别是“湖口螃蟹”一直以来是湖口水产的一块金字招牌,围绕全省主打“鄱阳湖”品牌,实施产地“湖口螃蟹”,打造螃蟹生态品牌。严格规范生产投入品使用,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农民实行绿色、生态养殖,在生态渔业产地建立实时远程监控系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五)重培植,做好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

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中对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经营主体离不开渔民,一是要积极培育新型职业渔民。通过政府培训和示范引导,打造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一代渔民,让他们带动周边的养殖户,发挥他们在产业融合中生力军的作用。二是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和家庭渔场。目前我县通过争取政府项目投资搞好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生产条件的大户近20余户,已成为渔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三是充分发挥渔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实现渔民、大户、渔场、合作社捆绑经营,抱团发展,引导支持渔业加工企业扩大规模,与渔民、大户、合作社之间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业合作社之间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按照当年市场价格收购合作社提供的优质水产品,并在加工后所产生的净利润中按照10-15%的比例返给合作社奖励养殖户,实现共同发展。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指导、服务和政策上的支持,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搞好示范引导,树立典型,积极宣传,同时要加强政策激励机制,创造优良环境,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对项目资金实行相对捆绑,集中投向,争取“财政惠农信贷通”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形式对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予以支持,从而为我县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氛围,促使我县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